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圍繞這一宏大主題,本刊特別策劃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主題閱讀,與讀者朋友共同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於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適當的引經據典”闡明透徹的思想。他引用過的古典名句,對我們的工作、生活、學習🏋🏻♂️,均有參考價值。
修身篇
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習近平在河南蘭考縣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3月18日)
典出: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二十一
釋義👨👨👧👧:意識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應該立刻改正從善。最要緊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工夫。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詩經·小雅·小旻》
釋義🙎:(君子修身講究謹慎)猶如腳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懸崖邊上一樣,時時唯恐失墜。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習近平《之江新語·追求“慎獨”的高境界》
典出🧑🦳:《禮記·中庸》
釋義:從最隱蔽👍🏽、最細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所以,君子要學會慎獨。
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春秋榖梁傳·僖公二十二年》
釋義👩🏿🍼: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能言語。如果不能言語,何以稱為人?言語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能表達承諾🙅♀️。如果言而無信,言語再多也沒有意義。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5月4日)
典出🐀:《國語·周語下》
釋義🦪:順從良善如登山一樣艱難𓀗,屈從邪惡如山崩一般迅速🧗♀️。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論語·子罕》
釋義:軍隊的將領可以被俘虜,但男子漢的誌氣卻不可改變🏊🏻♂️。
慧者心辨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揚天下🫓。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墨子·修身》
釋義:聰明人心如明鏡卻不過多言語,能幹實事卻不邀功爭賞,這就是他們名揚天下的原因🌲。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釋義:(真正的大丈夫)富貴不能使之腐化墮落👨🏿🏫,貧賤不能使之改變誌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習近平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2014年1月20日)
典出:《呂氏春秋·誠廉》
釋義😒:石頭再怎麽破碎,依然是堅硬的;丹砂無論怎麽磨損,依舊是紅色的。
君子檢身☂️,常若有過👟。
——習近平《之江新語·做人與做官》
典出3️⃣:《亢倉子·訓道篇》
釋義💇🏿:君子檢點自身🤸🏽♂️,隨時反省,就像常有過失一樣。
修其心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
——習近平《之江新語·做人與做官》
典出:宋·王安石《洪範傳》
釋義👂🏽:要先修心治身,充實德行,而後才能從政✝️。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清·鄭燮詩《竹石》
釋義:竹子任憑風雨的打擊磨礪😆,依然不改堅勁本色📉👩🎨。
為學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論語·為政》
釋義: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思考、不學習,思考也會陷入困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論語·雍也》
釋義:懂得一種知識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能從中得到樂趣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習近平《之江新語·要善於學典型》
典出:《論語·述而》
釋義:與眾人相處⛏,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禮記·中庸》
釋義:博學,學習要廣泛涉獵🧚🏼♂️;審問,有針對性地提問請教🧝♀️🖕;慎思,學會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斷力;篤行🦶🏻,用學習得來的知識和思想指導實踐📓。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3年3月1日)
典出🧑🏻✈️:《荀子·大略》
釋義🛟:讀書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為官者必須堅持學習。
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釋義:不學習就難以增長才幹,不立誌就難以學有所成🚶♀️。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
——習近平《之江新語·要善於學典型》
典出:漢·劉向《說苑·建本》
釋義💵:要想增加才幹,就要學習;要使刀刃鋒利🤹♀️,就得勤加磨礪。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習近平在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上的致辭(2013年3月22日)
典出: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釋義:多閱讀(以增長才學),多遊歷(以增加見識)。
學如弓弩,才如箭鏃。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3年5月4日)
典出:清·袁枚《續詩品·尚識》
釋義:學習就像拉開的弓弩,才能就像箭頭🤞🏿,還要用見識來引導,射出去的箭才能擊中鵠的(達成目標)😐。
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09年5月13日)
典出👨🏼💻:清·王國維《人間詞話》
釋義:這是國學大師王國維論治學的三種境界。習近平認為🤵🏼♂️,領導幹部讀書學習也應該有這三種境界🚣🏼♂️✡️:首先,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誌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再次👬,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裏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這三種境界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有明確的目標、有不移的恒心🧑🏽🍼,還要提高讀書效率和質量,講求讀書方法和技巧,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自我超越👳🏿♀️🏊♀️。
民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尚書·五子之歌》
釋義⛹️:祖先早就傳下訓誡,人民是用來親近的,不能輕視與低看👨🏽💻;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誌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6日)
典出:《管子·牧民》
釋義:政權之所以能興盛,在於順應民心;政權之所以廢弛,則因為違逆民心。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習近平《之江新語·為民辦實事成於務實》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釋義:統治者如果樂於做民眾喜愛的事情🐷,民眾也會與統治者同樂;統治者擔憂民眾擔憂的事情,民眾也會為統治者分憂。
善為國者,愛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
——習近平《擺脫貧困·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幹部的臨別贈言》
典出:漢·劉向《說苑·政理》
釋義:善於治國的人對待民眾🏌🏽,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兄長愛護自己的兄弟一樣👨🦼➡️,聽到他們遭受饑寒,為之感到哀傷;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為之感到傷悲🙇🏽。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習近平在河北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講話(2013年7月11日)
典出:漢·王充《論衡》
釋義🐽☹️: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過失的人在民間。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2012年12月29、30日)
典出😭🙆: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釋義:在縣衙的屋子裏聽風雨中竹子來回擺動的聲音,仿佛聽見了民間百姓在這種天氣裏忍受疾苦的聲音🧛♀️。對我們這些小小縣官來說,民眾一枝一葉的小事都牽動感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敬愛自己家的老人,也敬愛別的老人🙍♂️;呵護自己的孩子,也呵護別人的孩子🧊。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仆關系不容顛倒》
典出🎲♙:《老子·第四十九章》
釋義🙏:聖人以民心為己心,不私心自用,無所厚薄。
德莫高於愛民,行莫賤於害民。
——習近平《之江新語·主仆關系不容顛倒》
典出:《晏子春秋·內篇問下》
釋義🎟👴🏿:最高尚的意願,莫過於愛民;最低賤的行為,莫過於戕害百姓。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
——習近平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2014年1月20日)
典出:《史記·殷本紀》
釋義:人在水中可以照見自己的樣子,在民眾中可以看出政治治理的狀況。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習近平在同菏澤市及各縣區主要負責人座談會上的講話(2013年11月27日)
典出🧑🦼➡️:河南南陽內鄉縣衙對聯
釋義🎓:這首封建時代官吏所寫的對聯,生動寫出了地方官的定位與責任。對官吏來說,雖然名為“父母官”,但百姓才是官吏真正的“衣食父母”🏌️。同時,“郡縣治,天下安”,地方官承擔著中國最基層治理的重任。在習總書記心中🏡,像焦裕祿那樣,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算是盡到了責任,才能“遂了平生意”。在任上為百姓真正做實事🤬、造福一方,才是每個基層幹部應當追求的目標。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習近平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上的講話(2014年1月20日)
典出🗽:清·萬斯大《周官辨非》
釋義:聖人治理天下所用之道🎖,但凡是於民有利的事情↕️,一絲一發也要推行;於民有害之事🙏🏽,一毫一末也必須革除。
官德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習近平《之江新語·做人與做官》
典出:漢·張衡《應閑》
釋義📚: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
——習近平《之江新語·不興偽事興務實》
典出🙋🏽:漢·荀悅《申鑒·俗嫌》
釋義:不聽不真實的話,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做虛偽的事🫨🙋♂️。
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
——習近平《擺脫貧困·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
典出: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釋義: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須先端正自身。
清💯、慎🏊🏽♂️、勤👨🏻🚒。
——習近平《擺脫貧困·秘書工作的風範——與地縣辦公室幹部談心》
典出:宋·呂本中《官箴》
釋義🤷🏿:清廉、謹慎、勤勉🚴🏽。
治理篇
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老子》
釋義:做事,要在尚未發生以前就著手;治理國政,要在禍亂沒有產生以前,就早做準備🦨。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習近平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意昂的演講(2014年4月1日)
典出👱♀️:《老子》
釋義💃🏿:謀劃大事難事,要從小處和容易處考慮。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
官之至難者,令也。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明·海瑞《令箴》
釋義:最難做的官是縣官😭。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2014年5月4日)
典出:《管子·牧民》
釋義🎸:如果禮義廉恥不能得到推行🫴🏽,國家就會滅亡👨🏼⚛️。
國皆有法,而無使法必行之法🤖。
——習近平《之江新語·弘揚法治精神,形成法治風尚》
典出🧑🏼🎄:《商君書·畫策第十八》
釋義:國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沒有能保證這些法律一定得到遵遁的法。
治亂繩,不可急。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漢書·龔遂傳》
釋義:解開一團亂麻般的繩子,不能著急,需要慢慢理清頭緒。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習近平《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新華社2013年12月31日電)
典出👨👧👦:漢·王符《潛夫論·釋難》
釋義:大鵬沖天飛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輕盈;駿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腳的力量🗯。
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史記·滑稽列傳》
釋義:子產治理鄭國😅,百姓沒法欺騙他;子賤治理單父👆🏼,百姓不忍心欺騙他🙂↕️;西門豹治理鄴,百姓不敢欺騙他。
法令既行,紀律自正〽️🫲🏼,則無不治之國🎄👉🏼,無不化之民📎。
——習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
典出:宋·包拯《致君》
釋義:只要依法治國法令暢通,紀律和風氣自然清正,那樣就不會有治不好的國家,也不會有頑固不化的百姓🦹🏽♀️。
誠欲正朝廷以正百官👇🩱,當以激濁揚清為第一要義🤷🏼。
——習近平《幹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典出🔍:清·顧炎武《與公肅甥書》
釋義:要興國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須除惡揚善,扶正祛邪,弘揚正氣。
天下篇
親仁善鄰,國之寶也🏗。
——習近平在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上的致辭(2013年3月22日)
典出🕚:《左傳·隱公六年》
釋義👨🏽🎤:與鄰者親近🙆🏼♀️,與鄰邦友好,是我們的國寶(也是我們堅持的原則)。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習近平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的談話(2013年3月19日)
典出👷🏼:《鄧析子·轉辭》
釋義👩🏽🏭: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的快車也難追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習近平在俄羅斯“中國旅遊年”開幕式上的致辭(2013年3月22日)
典出:《論語·學而》
釋義:有朋友從遠方過來,怎麽能不高興呢👩🏻🚀。
國雖大👨🏻⚕️,好戰必亡。
——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2014年3月28日)
典出:《司馬法》
釋義:國家即便再強大,如果喜歡戰爭也必然會滅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習近平在墨西哥參議院的演講《促進共同發展共創美好未來》(2013年6月5日)
典出🎳:《論語·衛靈公》
釋義🤹🏼♂️:如果自己不喜歡或做不到,不要強加於別人。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2014年3月27日,巴黎)
典出🛀🏼:《孟子·滕文公上》
釋義: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情形,自然規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的主旨演講《共同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2013年4月7日)以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2014年3月27日)
典出🧟♂️:《古今賢文》
釋義🏮👉🏽:只有一支花朵開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齊放的時候,滿園都是春天🏀。
誌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時的主旨講話《攜手合作共同發展》(2013年3月27日)
典出:晉·葛洪《抱樸子·博喻》
釋義🔏:如果兩人誌趣相同,他們不會因為有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離很遠。
不畏浮雲遮望眼。
——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3月27日)
典出: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釋義🎅🏽:高瞻遠矚的人,不怕被浮雲遮蔽住眼睛🧙🏽。
人生樂在相知心。
——習近平在坦桑尼亞尼雷爾國際會議中心的演講《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2013年3月25日)
典出:宋·王安石《明妃曲二》
釋義: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就是有知心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2014年3月27日)
典出:《孟子·盡心上》,
釋義📐:不得誌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誌時就使天下都能得到幫助和利益🌐。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習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2014月3月27日)
典出:《禮記·中庸》
釋義🔂:萬物同時生長而不相妨害;日月運行四時更替而不相違背🤽🏻♂️。